首页 > 文化频道 > 姓氏 > 正文


中国文坛女掌门 铁凝:五个“不敢忘记”

时间:2012-11-14 19:00:35

[导读]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这些天,中国文坛将聚光灯打在一位女作家身上。从对现代文明充满憧憬的少女香雪,到具有象征意味的红衬衫;从撕开了生...

\

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

这些天,中国文坛将聚光灯打在一位女作家身上。

从对现代文明充满憧憬的少女香雪,到具有象征意味的红衬衫;从撕开了生活丑陋和血污的玫瑰门,到尹小跳饱受尝艰辛的情感历程;从被汪曾祺称赞“俊得少有”的“孕妇和牛”,到浓缩了旧中国五十年历史的冀中平原小村庄……铁凝的每一次亮相,都带来当代中国文坛的一次惊喜。这一次的惊喜伴随着震动。与新中国前两任中国作协主席――53岁走马上任的茅盾,80高龄力挽狂澜的巴金――相比,新一任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将这个年龄降至49岁。

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作家

“我的创作更多来自于我对生活、对文学的积极的态度”

“中国(文坛)的巨人时代结束了,平民时代到来了。”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在博客中写道。假如这还仅仅是一位作家对另一位作家的评价,“人情重,是非少”――则是接触过铁凝的身边朋友们的一致评价。实际上,更多人的祈望是,中国文学的新巨人时代,将从2006年这个柔婉清新的新起点开始。

清爽而机敏,明朗而干练,熨贴而泼辣,沉着而睿智……与茅盾、巴金两位中国文学泰斗不同,至今单身的铁凝明显来自一个新时代。“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作家。”铁凝自豪地说。

作为新时期女性作家的一面旗帜,铁凝的作品风格多变,不断拓展,不断探寻。她的早期作品如《没有纽扣的红衬衫》、《哦,香雪》,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,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,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,矛盾与痛苦,语言干净,柔美,清新。

1986年是文学界公认的铁凝创作转变的分界线。1986年、1989年、1995年,铁凝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、关注女性生存的中篇小说《麦秸垛》、《棉花垛》、《青草垛》。“三垛系列”使她的风格从纯净走向凝重,铁凝的创作从此走向成熟。此后《玫瑰门》、《大浴女》等长篇小说则进一步承续着她对生命本质和苦难的思考。今年年初出版的长篇小说《笨花》则被认为是她30年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。

“我的创作更多来自于我对生活、对文学的积极的态度。”铁凝说。八九岁时,由于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去了五七干校,铁凝寄居在亲戚家,学会独立,学会面对。铁凝从小立志当作家,当听说作家要体验生活时,1975年高中毕业后,她主动去了农村。“冬天砸开冰窖取水,耳朵、手、脚到处都是冻疮,夏天则要忍受蚊叮虫咬”的场景宛如昨日,“创作来自艰苦生活的历练”,那些冻疮和艰苦的乡村劳动,以及和乡村女孩子们的亲近相处,成就了她看生活的眼光,也助她有了相对结实的生活积累和文学储备。

谈到此刻的心情,铁凝说,“喜悦和惶恐并存,压力和责任同在。”她将惶恐与责任当作人生的另一种历练。“由一位女性担任作协主要领导职务,我们感觉亲切,温暖。”许多作家表示。“我本质上还是作家,以写作为本。”但是,铁凝承认,自己必须直面新的挑战。“我必须习惯某个时间段在开会,然后在另一个时间段迅速回到写作状态;也许是在写作中迅速回到会场。”这种状态的跳跃是对一个作家毅力的考验,也将是对一名中国文坛掌门人能力的考验。

编辑:yuan4ren

关键字:

声明: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,如有侵权,请与本站客服联系。信息纠错: QQ:1296956562 邮箱:129695656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