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文化频道 > 人物春秋 > 正文


被“误读”千年的穷酸诗人:杜甫“草堂”堪比豪宅(图)

时间:2012-11-14 16:39:25

[导读]资料图:杜甫草堂堪比豪宅 杜甫并非穷人开篇:这些天,莫言获奖关注北京买房;浙江公益哥不贪恋房产只爱蜗居——其实,房子问题关系到人们...

\

资料图:杜甫为避“安史之乱”,携家入蜀,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

【拓展】杜甫“草堂”

杜甫草堂(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)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,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。公元759年冬天,杜甫为避“安史之乱”,携家入蜀,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,称“成都草堂”。

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,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。其中的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。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“圣地”。(综合)

【链接】杜甫真实死因:食物中毒只因古代没冰箱?

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,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,更没有享受到创作带给他的荣耀与富足的生活。

相反,杜甫的命运很不幸。与其文学才能相比,他的经世能力堪成反比,中年之后只能不断投靠他人来维持生计。而且他的个人性格似乎也有瑕疵,时人评价他“性褊躁,无器度,恃恩放恣”,这显然并不是什么褒义词。更糟糕的是,他生逢乱世,赶上了唐代盛衰的转折点——安史之乱……在这种种的因素下,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四处漂泊,居无定所,时常忍饥挨饿,甚至于他的死因,也与食物扯上了关系。

编辑:yuan4ren

关键字:

声明: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,如有侵权,请与本站客服联系。信息纠错: QQ:1296956562 邮箱:129695656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