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文化频道 > 历史 > 正文


秦公一号大墓出土顶级椁具 揭开先秦时期环境面纱

时间:2016-12-22 14:28:16   来源:西安晚报

[导读]位于宝鸡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先秦古墓,这里曾出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天子丧葬礼仪“黄肠题凑”的实物。这套罕见的顶级椁具究竟蕴藏了多少历史信息?12月8日,记者就此采访了雍城遗址考古领队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。

位于宝鸡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先秦古墓,这里曾出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天子丧葬礼仪“黄肠题凑”的实物。这套罕见的顶级椁具究竟蕴藏了多少历史信息?12月8日,记者就此采访了雍城遗址考古领队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。

椁具制作

用了680多根百年树龄柏木

11月5日记者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展厅内见到了这套椁具的1∶1复原模型和几根当年出土的柏木椁木,平整的截面及历经2000多年依旧不朽的现状令观者无不震撼。

这套出土于1985年的椁具如同一座巨大的平顶木屋,面积约90平方米。紧靠主椁室西南有副椁室,主椁室是安放秦景公遗体之处,四壁及椁底均为双层椁木,椁盖有三层椁木。

据考古专家鉴定,这套椁具就是史书中记载的、天子专用的神秘丧葬礼仪——“黄肠题凑”。这是我国发现“黄肠题凑”的第一个实例,也是已发掘出的时代最早、等级最高、形制最大的一套“黄肠题凑”。整套“黄肠题凑”全是由坚硬、黄亮的柏木做成,每层56根,重300多公斤。尽管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,但出土时仍然叩之有声。

更令人惊叹的是,经检测这些规整的椁木均由柏木心做成,每根的横截面都是边长21厘米的正方形,两端中心有21厘米长的榫头,椁木长度有5米多和7米多两种。据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馆长景宏伟介绍,制作这套椁具,用了680多根百年以上树龄的柏木,据专家推测至少需要300亩森林才能凑齐这些木料。田亚岐说,在陵园内还有很多秦国墓葬,而雍城遗址范围内已发现的21座秦公大墓可能还会有“黄肠题凑”出现。据检测结果得知,这些柏木都是本地树种——秦岭侧柏,依照古人修陵就地取材的原则推断,2000多年前,当时的宝鸡应该林木葱郁、植被良好,有大片的原始森林。

大一统前

秦工匠已掌握合金冶炼技法

田亚岐介绍,秦人在木结处浇铸白口铁和锡的合金,而这种浇铸现象几乎在每根椁木的木结处都有。当时的秦人为什么要在木结处浇铸金属呢?田亚岐说:“大一统前的秦人就已经认识到木材的木结会因收缩而脱落,水分将从脱落木结的空间浸入,使材质由此处腐朽。为了使‘黄肠题凑’长存不朽,工匠把椁木上的木结全部掏掉,随后用白口铁和锡熔化后的合金溶液浇铸封护,可以起到封闭隔水的效果。”

如今在浇铸点周围,还可以清楚地看到,既没有烧焦的痕迹,又浇铸得很平整,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先秦时期,秦人是如何掌握金属的熔点以及精确的柏木燃点呢?这些谜题现在还不得而知,但这却恰好说明当时秦人已对这些物理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,并掌握了相当高超的浇铸技术。

景宏伟说大墓主副椁室和所有殉人的棺椁,共有长短椁木2000根以上。墓内几乎所有的椁木都作了这样的处理。如果每根椁木平均浇铸金属半斤,整个墓中椁木浇铸金属数量则要以吨计算。在铁器尚不多见的春秋时期,秦人是如何掌握难度如此之大的合金冶炼技术的?这也成为秦人留给后人的一大谜团。

鲁班之前

秦人木工技艺已叹为观止

田亚岐说所谓“黄肠题凑”的黄,指椁材用黄色的柏木;肠,指材心;题,指头或端,即用柏木两端之材心,砍出榫头各一;凑,是这些用柏木心做榫头的椁木,在椁室内凑成长方形的框式结构。

记者看到出土的椁木被处理得相当平整,长宽也都很标准。田亚岐说:“我们一直认为鲁班是木工的鼻祖,他发明了木工工具,但鲁班是战国时人,秦景公却卒于春秋时,因此早在鲁班出生前秦人木工技艺已叹为观止。”那么,当时的秦人是利用什么工具,又用什么方法让圆形的柏木变成规整的方形椁木呢?

田亚岐说:“我们现在还能在椁木上看到斧、锛等工具砍、削的痕迹,我们推测当时应该是用斧、锛等工具进行粗加工后,再打磨成规整的椁木,当然是否还有更便利的工具,尚待进一步发现和研究。”

值得注意的是,这套“黄肠题凑”全椁无一枚金属钉。那么这种榫头搭建的形式是不是榫卯结构的雏形呢?未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,或许能为大家解开这个谜题。

此外“黄肠题凑”是绝对的天子丧葬礼仪,而当时秦景公只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君,就敢于在墓葬中公然使用天子葬仪。如此看来,早在秦人尚处雍城之时,就已有秦国君主把秦人追赶超越的梦掩藏在了黄土之下。

 

编辑:苗翠花

关键字:椁具椁木秦公柏木肠题秦人田亚岐先秦浇铸时期

声明: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,如有侵权,请与本站客服联系。信息纠错: QQ:1296956562 邮箱:1296956562@qq.com